0%

《不/存在的你,和我》:一场关于存在与自我的哲学探索

poster

《不/存在的你,和我》是一款充满超现实色彩和哲学思辨的心理恐怖视觉小说。它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角色设定,探讨了“存在”的本质,以及“我为谁而存在,谁为我而存在”这一深刻的问题。游戏不仅是一个关于孤独与陪伴的故事,更是一场关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哲学之旅。


游戏背景与设定

游戏的主角是一个孤独的人,将自己封闭在房间中,与外界隔绝。某天,一个名为莉莉丝的神秘少女突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。莉莉丝是一个Tulpa——一种由思想创造的存在,她既是主角内心对陪伴的渴望的具象化,也可能是主角幻想出来的“存在”。随着故事的发展,玩家需要通过上百个选择来决定莉莉丝的存在意义,以及主角对“存在”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。

游戏的核心在于角色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。主角需要莉莉丝来填补内心的孤独,而莉莉丝需要主角来确认自己的存在。这种关系引发了关于“谁为谁而存在”的思考:主角是否因为莉莉丝而存在?莉莉丝是否因为主角而存在?还是他们都在为了对方而存在?


存在的意义:我为谁而存在?

“我为谁而存在?”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“我的存在是否有意义,我的存在是否是为了他人?”在游戏和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有意义,是否被他人需要。这种思考让我们意识到,我们的存在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他人。

从游戏设定来看,主角的存在似乎是为了逃避现实,而莉莉丝的出现则为他提供了陪伴和意义。主角需要莉莉丝来填补内心的孤独,而莉莉丝的存在也为主角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。通过与莉莉丝的互动,主角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,以及“存在”的意义。

然而,游戏的复杂性在于,莉莉丝也可能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。她不仅为主角而存在,也可能在寻找自己的“存在”意义。这种设定让玩家思考,我们是否通过他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,我们是否需要他人来确认自己的意义?


自我的定义:谁为我而存在?

“谁为我而存在?”这个问题则更偏向于“谁在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,谁的存在让我感到被需要?”在游戏里,莉莉丝为主角的存在提供了意义,而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会寻找那些让我们感到被需要的人或事物。

游戏的多结局设计让玩家在不同的选择中探索“存在”的意义。不同的结局会引发不同的思考:

  • 如果主角是莉莉丝的Tulpa:这意味着主角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莉莉丝,而莉莉丝才是真正的“自我”。这种设定让玩家思考,我们是否只是他人想象中的存在,我们的存在是否依赖于他人的定义?

  • 如果莉莉丝是主角的Tulpa:这表明主角的存在是独立的,而莉莉丝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主角的内心需求。这种设定则让玩家思考,我们是否通过他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,我们是否需要他人来确认自己的意义?


哲学思考:存在与自我

“我为谁而存在,谁为我而存在?”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,它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“存在”和“自我”。游戏通过主角和莉莉丝的关系,让玩家在选择中探索这个问题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。

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说过:“他人即地狱”,而海德格尔则强调“存在”的本质是“与他人共在”。这些哲学观点都与游戏中的主题相呼应。我们的存在可能既是为了他人,也需要他人来确认。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,我们既为他人而存在,也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。


结语

《不/存在的你,和我》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角色设定,让玩家在探索莉莉丝“存在”的过程中,也反思了自身的存在意义。游戏的核心在于角色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,以及“存在”的哲学探讨。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孤独与陪伴的故事,更是一场关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哲学之旅。

在游戏的最后,玩家可能会发现,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。我们既为他人而存在,也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。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,或许就是“存在”的本质。